度重载桥梁、轻型节能汽车、石油开采和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大型储运容器、工程机械、精密仪器、船舶舰艇、航空航天设备、兵器装备、高速铁路、核工业生产设备、水电和火电能源设施等钢铁材料用户都对钢铁材料的使用性能好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钢铁生产企业提供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的新型钢铁材料。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钢铁的生产、加工、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提出了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因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迫切需要先进钢铁材料。111我国钢铁材料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需求,就我国钢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长。从1996年起,我国钢产量和消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钢的年产量达到了42亿吨左右,人均钢产量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生产的钢铁材料的数量和品种规格已基本上可满足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国防需求。同时,我国钢铁材料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在连铸连轧技术、高炉喷吹煤粉技术、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并二次开发的工作,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使钢铁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提高。如连铸连轧技术及相关工艺设
f备获得快速发展,由此导致钢的综合成材率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炉喷吹煤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采用,高炉吨钢喷煤量提高使得高炉入炉焦比降低。然而,我国钢铁材料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水平目前仍处于中等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生产方面差距更大。目前我国每年仍然从国外进口数千万吨钢材,其中多数进口钢材是国内无法生产的高技术化钢材。我国目前仍无法稳定生产汽车、输油管线、高层建筑、工程机械、机械设备、化工设备等先进装备所需要的先进钢铁材料。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钢铁材料高技术化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是:(1)钢铁材料洁净度和均匀度需要大幅度提高。钢铁材料中的杂质元素和夹杂物对其韧塑性、疲劳断裂性能、表面质量有很大的危害,而杂质元素、夹杂物和钢中第二相甚至基体组织的非均匀分布则严重影响钢材性能的均匀性和等向性。因此,显著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严格控制最大夹杂物尺寸、控制和改善夹杂物及大颗粒碳化物或氮化物的形状与分布、改善和提供钢中显微组织的均匀性,对钢铁材料性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钢铁材料长型材与扁平材的比例需要调整。我国钢铁材料目前最大的消费量是建筑用钢(不包括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