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材料二:有人在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f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解析:1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2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而坡度在18°~24°的地区,流水冲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坡度大于24°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要禁止人类活动。答案:1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2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或答18°~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牧业用地。或答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14.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32分
ff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1从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M、N地分别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获取图中信息可说出降水量的差异,运用气候成因可分析降水量不同的原因。2对大气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湿度和成分变化上,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地表径流量的变化。3伐木业与原料丰富程度相关外,还与交通便捷程度、市场需要量等相关。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者答M地年降水量大于1500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000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