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年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以后,帝国主义各国企图瓜分中国。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想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改良,变法维新,被称为维新运动或维新主义。在维新运动期间,先后颁布了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上谕。如:(1)筹办京师大学堂。(2)令各省督、抚、将、将盛州、县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地方自行捐办的义学、社学等,也一律兼习中西学。(3)所有中小
f学应读之书,仍由官书局编译、颁布遵行。(4)设立农业、茶务、蚕桑、医学学堂。(5)派人出国游学。可以看出,维新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来改良封建主义的“旧学”,提倡从“西学”入手,组织学会,兴办学校,开发民智。虽然维新运动仅一百天就失败了,但维新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以后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他们从进步的近代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体育的主张,阐述了体育思想,促使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一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
f强、德行仁义之强”。他提出的自强保种的三大要政中的“鼓民力”,就是要使人民具有强健的身体,有“血气体力之强”。他认为要具有强健的身体,一方面要通过体育和其它劳动“练体力”,一方面要讲卫生。康有为在他的维新主义思想中,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今日中国之敝,人才乏也,人才之乏,不讲学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体育思想,主要表明在他的《大同书》中。他认为大同社会的学校教育应分为《婴儿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四级。各级教育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并提出了各级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和教育措施。他重视体育,在《大同书》中,较系统全面地提出各级学校的体育和卫生的理论与应有的措施。如:在婴儿院,注意饮食、嬉游安息,壮儿体;在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