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手捧燕子跪在大树旁。看着插图,我让孩子们写一写你看到了贝蒂在干什么?一个孩子写道:
f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贝蒂爬上了一个小山岗。这时,她惊喜地发现一棵大树旁边有一只活着的燕子,在雪地里无力地扇动着翅膀,发出微弱的叫声。贝蒂心疼极了,连忙跑过去,蹲下身子,轻轻地捧起那只奄奄一息的燕子,不停地朝它呵着热气。小燕子眯着眼,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叫着,好像在说:“谢谢你救了我!”从孩子的描述中我看到了孩子对文章的理解,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感触。三、于文章空白处拓展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文本的空白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空白背后的“烟波浩渺”。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发挥想象,补充情节或空白,化空白为练笔点,拓展文本内涵。比如: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在教学“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一处时,我让孩子们写一写,官绅们是怎么求饶的,老百姓看到这些官绅的行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孩子们对这个比较感兴趣,这时候他们都很有话写。学生一:大老爷饶命呀!都是我们不对,我们该死,我们该死,我们不该联合巫婆来欺骗老百姓,还害死了那么多条人命,求大老爷饶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将功补过,以后一定会帮助老百
f姓,我们马上把自己的家财都分给老百姓,求老爷饶了我们吧!多么声情并茂的求饶呀!学生二:“可怜的女儿呀!你就这么白白地冤死了呀!都是这些害人精害死了你呀!我要他们偿命!”老婆婆说完就举起拳头过去打,虽然一拳一拳打在那些官绅的身上,但还是换不回自己的女儿,最后打累了,她只能坐在岸边痛哭流涕。看着这段话,我觉得孩子们已经身临其境了,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文章的空白也得到了拓展。四、于文章思辨处剖析有些文章存在很多思辨之处,需要孩子们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挖掘其复杂的心理,多视角剖析和描画。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说那个中国留学生会怎么感谢面包店老板呢?他会把国旗送给面包店老板吗?”孩子们听了我的提问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送与不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于是我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写道:中国留学生打算把国旗送给面包店老板,因为送和换不一样,换会丢了国家的尊严,但送反而是为我们国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