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2短文两篇
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
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德育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
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
f第一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
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被气出来的铭文。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1、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2、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三、齐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四、翻译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
f(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