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f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2年4月在成都成立第三飞机制造厂。大定发动机制造厂:1940年,航空委员会在贵州大定县(现大方)羊场坝乌鸦洞设立大定发动机厂,又名云飞机器制造公司。中国自办的航空工程教育起步较晚。早期主要是派员赴外国留学。中国最早训练大学程度航空工程人才的学校是海军飞潜学校。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创设航空工程系,初时只设航空机械特别班,招收各大学工科毕业生,学习航空课程一年半实习2月后毕业,共办了3班先后毕业学生33人。1936年底,北平清华大学成立航空研究所,由顾毓和庄前鼎分任正副所长。1939年,研究所迁到昆明。清华大学研究所在昆明设计和建造五尺小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高空气象、结构和材料、直升机和滑翔机设计制造等项研究。所写论著和研究报告共108篇,其中4篇曾在国外杂志发表。1939年7月7日在成都成立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下设器材、飞机和空气动力3个组1941年8月扩大并改名为航空研究院分器材和理工2个系并附设飞机试造场和机工场。1934年,航空委员会从意大利购买航空风洞,交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使用。北平清华大学于1936年建成中国第一个自己设计的风洞。
风洞中的飞机模型
新中国民航业的初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序幕。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在艰难探索中前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后的改革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起步于1949年,建立起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的起飞则是在90年代。
从1910年到1949年,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