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推荐学习K12资料
1.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考点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2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2.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估算法1适用条件①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②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跳蝻、蚜虫、昆虫的卵。2样方法误差归纳①未做到“随机”取样。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
推荐学习K12资料
f推荐学习K12资料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重捕。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重捕。3.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1图示
2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①K值与K2值的分析
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在环境承载量的限制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最终在K值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②K值与K2值的应用
题型一种群的增长模型分析1.2018宁德高三十校联考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推荐学习K12资料
f推荐学习K12资料
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值时,E点为K值;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图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方法技巧三种“S”型曲线表示方法的解读
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
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
增长速率下降。
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2.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λ=
某上一一年年的的种种群群数数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