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魄,对天命、鬼神的观念进行了否定,他将“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出天地并不是什么神,什么上帝,而是宇宙空间的存在物,并且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从“天”的束缚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其学说闪烁着哲学化的光彩。2500年前老子在关于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上就有相似于现在唯物主义的认识,这无疑是道家学说之所以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2)关于老子的思维方式。老子是中华辨证思想的奠基人,言约义丰的五千言,充满辨证的逻辑力量,是一个储藏辨证思维的巨大宝库。老子辨证思维的特点之一,是讲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他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几乎都是从对立观点说明的。例如:大小,多少,高下,远近,厚薄,重轻,静躁,白黑,寒热,朴嚣,歙张,壮老,雌雄,母子,实华,正反,同异,美丑,善恶,强弱,厉害,祸福,生死,荣辱,愚智,吉凶,兴废,进退,主客,是非,巧拙,辩讷,公私,难易,真伪,贫福,贱贵………由于他的这些认识都是从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广泛涉及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f道德、修身、审美、语言等方面。老子不仅看到了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普遍恒常的现象,正如他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而且进一步发展了〈易经〉中阴阳交感的观念,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因素,,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这样老子就把春秋战国时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在某些人那里已经形成的对立统一的观念,从理论上系统而明确的提了出来。老子辨证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讲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例如他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敞则新”“物壮则老”“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之”“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还说“祸兮福之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邪,善复为恶”〈老子〉58章)(,他认为祸福、正邪、善恶都会由于其内部存在着两种对立因素而可能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负阴抱阳”的万物都是如此。因此他指出“反者,道之动”,把事物的相互转化,当作一条重要规律。列宁认为,黑格尔对辨证法的重大贡献,主要“是把转化指出了”,他说:“一个东西向另一个东西的转化,而且是对立面的同一这就是黑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