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省”、“饯”、“乃”为关键词,每个词1分,句意通顺为2分)【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他)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他的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为人处世上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又调任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对宫市的弊端,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上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地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元和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
f写了一篇《进学解》表明自己的心志。宫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调任为考功郎中(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掾曹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他的功劳最大,李为此事生气。李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名位的兴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交好。当时这两位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