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归到儒家治国方略。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它是一种进取型、维稳型、秩序型、中和型的文化,特别适用于个人的平稳上升、社会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安定和谐、世界的和合万邦。当今,我们的国家经过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文化复兴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文化繁荣的时代命题。此时,儒家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部分,也随历史规律又一次苏醒在我们的社会中,它以古为今用的智慧传承,滋养着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比如,我们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既承袭着儒家学说的智慧基础,又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求,是一种涵古纳今、承前启后的价值导向,也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一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
f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选自《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讲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提出的理想虽然高远,但实践方法很朴素,既适合现实又可操作,较之墨家容易践行。B儒家学说是中国培养君子的成功学理论,含有内修己身、外治家国的步骤和方法,以文化人。C与佛家看破红尘、道家清净无为相比,儒家敢担当,弘毅远志,具有鲜明的济世功能和特征。D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号召儒家弟子积极地服务社会,贡献自我。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儒家学说几经起落,颇多曲折,从一家学说发展成封建社会官方正统学说。B儒家的“仁爱观”是有差别的爱,墨家“兼爱观”是无差别的爱,因而墨家理念更为高明,只是难以实现罢了。C回顾中国历史,可发现一条规律: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用儒家思
f想。D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会自觉或被动地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来巩固或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思想,自从受到“五四”时期西化思潮和批孔运动的冲击后,其在国人心目中就逐渐成了一种腐朽的学说。B儒家推崇集体、担负家国,道家崇尚个体、超脱世外,但并不意味着儒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