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案情;3、学生在正确把握案情的基础上,制作庭审程序流程简介、模拟角色分工等书面材料上交指导教师审阅;4、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按庭审规则、程序进行准备和训练,并参加模拟审判比赛;5、学生参加模拟审判比赛要按照“庭审”要求着装、使用道具;6、训练结束后,学生要制作模拟审判卷宗材料,将各种资料汇总编制目录,按顺序叠放整齐,加装封皮装订成册,注明班级、参与人员和年、月、日;并按时上交指导老师。训练资料1、《法学训练指导讲义》2、《民事诉讼法学》丘恒昌等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3、《民事诉讼法教程》张卫平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4、《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刘永刚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训练的场所及设施1、学生在法学院训练中心的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进行训练或比赛;2、训练所需设备:计算机、投影机、审判台、话筒、法袍等。训练的内容及步骤(一)模拟审判的准备1、选择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选择关系较复杂的案例,以便参与者通过案例研究和探索,达到深化和理解的目的;还应根据训练小组人数多少进行选择,如人数较多,一般选择原、被告人为多人的案例,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案例进行修改,如将原来的单人原告、被告变成多人或第三人等;2、模拟法庭的组织。民事模拟审判分三个组,即审判组(合议庭3人,书记员1人)、当事人组(24人)、辩论组(24人),共计10人左右;(1)审判组:进行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制作以下材料:审判流程图、案由、案件争议焦点、开庭通知、判决书、送达回证、庭审笔录等;(2)当事人组:进行小组成员角色分配并制作以下材料:起诉状、答辩状、证据、辩论词等;(3)代理组:制作委托书、阅卷记录、会见当事人(原告、被告)笔录、调查材料、承办人提出辩护或代理意见书、集体讨论记录、出庭通知书、代理词、办案小结等3、庭审观摩或庭审收视:熟悉审判程序及规则;4、民事证据的收集,审理的程序、辩论方案设计,法律文书制作;5、进行排练。通过排练来检验准备情况,如有疏漏、不足、乃至失误,要及时加以补充、修改、纠正,为“开庭审理”作好充分准备。6、准备庭审服装、道具,熟悉模拟法庭仪器设备,准备“开庭”;(二)开庭审理1、诉讼参与人入场,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2、审判人员入场,审判长宣布开庭;3、法庭调查;4、起诉与答辩:(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