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能力培养
关于《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堂的教学设计的思考罗丽华
伴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实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素材,让他们通过阅读、观察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主体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维,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现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内容为例,谈谈我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视频导入,层层展开首先播放两个视频《泼水节》与《骏马奔腾保边疆》让学生猜出这两首音乐分别出自何处,列表比较这两个地区的音乐特点、居民性格、地形。连线得出傣族传统的民居和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游牧民族的蒙古包。通过展示图片比较这两种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原因。蒙古包:北方游牧民族的居所、易拆易装,便于搬迁、圆形结构、主要的建筑材料为羊毛毡、木、绳、门是向东南而开。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住宅,主要建筑材料是竹材,防潮湿,散热通风,避虫兽侵袭,避洪水冲击。引出问题:蒙古包跟竹楼的位置能否调换?通过展示全国的地形图、降水量图、气温分布图找出原因。从而得出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范围内,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形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作用。导出图片,现代的傣族竹楼图片与传统的图片进行对比,得出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播放视频,直观、通俗、表现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音乐中导入课堂内容,这一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欲望,达到不愤不启。笔者将音乐元素融入地理课堂中,不但可以活化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地理学科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
f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抛歌引“玉”使课堂的导入水到渠成学生兴趣盎然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创造条件。
层层展开,从两个地区音乐的差别入手,拓展比较这两个地区的音乐特点、居民性格、地形。最后把重点转移到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上。通过比较两种民居的不同和产生的原因,最后引出地域文化的概念,这时学生理解概念就不在话下了。
(二)南北差异,情景展示前一部分比较了以云南和内蒙古草原两个地域文化差异,这一部分把范围扩展到南北
方,分别从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