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教案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记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探索推导过程.2.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培养学生会合情猜想,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及其探索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定义中的“差的绝对值”,a与c的关系的理解是难点.教学过程师: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椭圆的两个定义,标准方程,教师利用投影仪把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图象放出来.师:椭圆的两个定义虽然都是由轨迹的问题引出来的,但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定义二是在认识上已经把椭圆和方程统一起来,在掌握了坐标法基础上利用坐标方法建立轨迹方程.这是通过方程去认识轨迹曲线.定义中设定的常数2a,F1F22c,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椭圆有什么影响?生:当ac时,相应的轨迹是线段F1F2.当a<c时,轨迹不存在.这是因为a、c的关系违背了三角形中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师: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改写为“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又是怎样的呢?师生共同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实验用具拿出来,一起做实验.教师把教具挂在黑板上,同时板书: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边画、边操作、边说明.师:做法是:适当选取两定点F1、F2,将拉锁拉开一段,其中一边的端点固定在F1处,在另一边上截取一段AF2<F1F2,作为动点M到两定点F1和F2距离之
f差.而后把它固定在F2处.这时将铅笔粉笔置于P处,于是随着拉锁的逐渐打开铅笔就徐徐画出一条曲线;同理可画出另一支.如图236.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所画的曲线不是椭圆,是两条相同的曲线,只是位置不同.其原因都是应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MF1MF2或MF2MF1是同一常数的条件画图的.师:所画出图象与椭圆完全不同,能说出属于哪一类曲线吗?生:属于双曲型曲线.师:很好!我们把这类曲线就叫做双曲线.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MF1和MF2哪个大?生:不一定.当点M在双曲线右支时,有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时,MF1<MF2.师:2.点M与点F1、F2距离之差是否就应是MF1MF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