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解决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关键所在。从长期来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着手,一方面提高大多数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第一,逐步形成居民、企业、政府可支配收入协调增长的机制,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我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但分配越来越不均衡。长期以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为了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在保持“蛋糕”持续做大的同时,使其在各市场主体、各阶层成员之间切分得更加公平。第二,逐步形成劳动报酬与资本回报合理分配企业收益的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要引导企业通过节约资源、技术进步、改进管理而不是通过压缩劳动报酬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应审视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所进行的减税竞争,避免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成本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和优化配置。未来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应从单方面对资本的优惠逐步转到同时对劳动的优惠上来,逐步转向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以劳动力价格的低下来吸引外资,应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应调整税收结构,引导地方政府从关注gdp增长转向民生领域;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等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三,促进有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机制的形成。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分配也不平衡。当前,应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让更多农民群众获得集体土地的增值收益;要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立法,创新金融及其管理制度,为居民获得和拥有更多的财富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应避免物价,尤其是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房地产价格的猛涨、股市的大起大落,中低收入者受到的损失相对更大。第四,逐步形成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经济机制,在二次分配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再分配机制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应逐步加强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通过财税金融杠杆和国有资源,弥补初次分配中过大的差距。通过减免和调整税费让利于民,形成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者报酬的税收激励机制;调整税制结构,避免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