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课前预习: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作者
f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
顿
2、正音:
褒(bāo)禅山怠(dài)碑
庐冢(zhǒ
g)咎(jiù)
有穴(xué)窈(yǎo)然好游(hào)仆(pū)
无物以相(xià
g)之
深父(fǔ)
3、理清思路(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一、(12):记叙游山经过。1、介绍褒禅山概况。
f2、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4、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三、(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
4、画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