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开始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日元国际化和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同步迅速发展,欧洲日元市场的放开和东京离岸市场的建立是日元国际化的关键步骤;在经济鼎盛时期,世界贸易中对日元的需求大量增加,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是自然发展的。但是在日本经济出现衰退后,日本政府开始积极地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借助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带动国内金融改革,改变了日本经济二重结构的特点,从而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并在亚洲区域中扩大日元的影响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
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1999年)蒙代尔宣称人民币是世界第四重要货币;2008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和第四经济大国;“美国制造”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对中国在重振世界经济和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充满期待。一系列事件使人民币国际化开始了“破冰之旅”。那么“失衡繁荣”的中国能否获得机会并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体现自身价值?人民币能够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吗?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有多大?货币国际化:一种货币的部分职能或全部职能(计价流通支付储备),从一国适用的区域,或者原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国际区域货币乃至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政治地位提高,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其经济国际化的产物。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出国境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并成为主要的国际投资手段、国际价值尺度、国际流通手段、国际支付工具和国际储备资产。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国货币为何要国际化?除了政治等因素外,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也是主要决定因素。本币国际化最大的收益是无形中相对降低本国企业对外交易活动的风险,与此同时获得“提前消费”,也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外部资源来提升一国的竞争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贸易、小货币”的格局使中国因拥有最多的美元储备而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饱受重创,人民币的本地化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已不相称,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必要的趋势。1.不平等的名义升值压力不平等的名义升值压力来源于牙买加体系下不平等货币地位。只要世界货币体系中存在储备货币和非储备货币,这种基于外部市场占有率上升的不平等的升值压力就会继续存在,储备货币在此享有特权。中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出口迅速增长,超越美国位居第二,造成本币对外币名义升值压力。而且,中国(劳动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