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第5节的第2课时。2内容解析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首先,
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函数自身的性质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
间的联系,渗透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从本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看,
由“解析式”到“作图,再到“性质”,充分体现了由“数”到“形”,再由
“形”到“数”的转化过程,这种函数解析式及性质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
突出体现了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是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
再次,由y6和y6反比例函数出发,研究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再总结出
x
x
ykk0的图象的性质,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体现解决问题时“先
x
特殊化、简单化,再一般化、复杂化”的基本策略和类比的研究方法。最后,
对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k的符号不同,对函数图象产生相应的影响,得出相对应的结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y6图象,并抽象出ykk≠0的图象,探索并理
x
x
解k>0和k<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
过程与方法
f1通过小组讨论,经历分析ykk≠0的图象、总结函数性质的过程,锻
x
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增强归纳概括问题的意识。2让学生经历作函数ykk≠0图象的过程,通过画图更好的理解函数的
x
增减性,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互相交流,使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教学难点:正确的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以《几何画板》为平台,绘制反比例函数图象,同时辅之以“点跟踪”等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观察相关数值的变化,研究图象的变化趋势,抽象概括当k值的变化时,对应的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进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复习、引出问题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请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是什么?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多少?因变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题2: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函数呢?学生回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