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能得到消除。同时,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夯扩桩叠加灰土桩形成平面组合式复合地基,达到大大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的作用。
三、实例31工程地质概况
f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布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填方土)、第四系上中更新统风成堆积物(黄土)。
第①层素填土(q42ml):黄、浅黄色,主要为人工填方夯实土,以粉土为主,砂粒含量较高,手摸有砂感,局部相变粉砂,结构较松散,无明显层理,局部含钙质结核,干,中密,局部稍密,具空隙,具湿陷性。标贯击数6~13击。层底埋深06~172m。平均厚度35m。
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1eol):黄褐色、黄、浅黄色,干,稍密,具大空隙,虫孔发育,含少量钙质菌丝及结核,砂粒含量较高,手摸有砂感,局部变相为粉砂,结构松散,含植物根系,具湿陷性。标贯击数6~17击。层底埋深78~1972m。平均厚度95m。
第③层湿陷性粉土(q3eol):浅黄色、黄、黄褐色,干,稍密,具大空隙,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含钙质结核,砂粒含量较高,手摸有砂感,结构松散,具湿陷性。标贯击数11~26击。层底埋深162~250m。平均厚度88m。
第④层黄土(q3eol):黄、黄褐色,成分为粉土,稍湿,稍密,局部中密,偶具大空隙,垂直节理一般发育,含钙质结核,砂粒含量较高,手摸有砂感,低压力下基本无湿陷,高压下具湿陷性。标贯击数16~27击。层底埋深232~313m。平均厚度61m。
第⑤层粉土(q23):黄褐、黄红、褐红色,稍湿,稍密,中密,含大量钙质结核,粘粒含量相对较高,局部变相为粉质粘土,
f无湿陷。标贯击数17~29击。最大揭露深度305m,最大揭露厚度103m。
32地基和基础处理基本技术要求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土湿陷性全部消除,桩间土的挤密系数不小于093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方案特征值不小于700kpa。33地基和基础处理设计与施工参数采用素混凝土夯扩桩叠加水泥土桩组合式复合地基方案。素混凝土夯扩桩:桩径450mm,桩长15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3000k
,桩间距1732m等边三角形布置;在素混凝土夯扩桩下端施工110m的水泥土桩;再在每相邻三根素混凝土夯扩桩的三角形型心布置一根水泥土桩,其桩长260m,沉管挤土成孔直径400mm,重锤夯实桩身填充料并使其桩体扩大,成桩直径不小于520mm,桩体填充料为水泥土,水泥土配合比为1:5。四、检测结果4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载荷试验结果由载荷试验结果可见,3根桩的沉降量均较小,qs曲线比较平缓,无明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