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欣赏课教法初探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很好的实践体会。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
初中阶段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一有生动音乐形象优美音乐旋律的,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二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象描绘美好爱情的
f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等。三初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