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53
一、选择题
1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在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与题干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等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故C项错误;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其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故D项错误。【答案】B14.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仿效法国与其目的不符,故A项错误;时间仓促,缺乏舆论准备与其目的无关,故B项错误;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与目的无关,故C项错误;因人设法,指的是因为袁世凯而改变宪法,与其目的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
f15.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国民公报》《新生活》《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报刊类型中有《新生活》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