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是临床课中的必修课。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它临床课程的学习。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联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引发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肝性脑病,肝性脊髓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及副肿瘤综合征等。因此可以说,神经病学是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关联的重要学科。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神经病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见习,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内容的讲解,尽量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挂图及神经系统模型和标本,更密切的联系临床实际,并重视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临床见习是带教老师在临床病房认症并学习神经系统基本的技能操作,通过课间见习和讨论,进一步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再临床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医学生的将来毕业实习以及从事临床、科研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各种神经疾病的过程中,要把神经解剖、神经病理学等基础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学会进行综合分析的整体观点,掌握神经疾病独特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法,重视培养和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神经病学总学时数为5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20学时。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掌握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熟悉神经病学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与各临床学科的关系、发展方向,以及了解如何学习神经病学。思考题:思考题: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什么?2、神经病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