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李冲锋教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专题培训心得
听了李老师对文本解读的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我对其中的一些方法有了新的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碰撞的过程,对一名语文老师来说,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爱读书,而且要让学生“善于读书”。那么语文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如何,将决定着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那么什么是文本呢?文本就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我们老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的体现,既是一个载体,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像力而披文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下面简单说一说我听了讲座以及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之后的几点体会:
一、站在课标的角度解读文本,掌握难易程度。《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所以说要想做到准确解读文本,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
二、文本的解读要着眼于学生和课堂教学实际。文本解读本身要求我们要紧扣文本,从文本出发,对于老师来说,解读文本最终还是要教会学生服务于课堂,所以闫老师在书中提到对文本的解读要以学生的认知为界限,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叫无度。她每个案例在解读之后都提供了教学思路,以教学板块的形式呈现,这是她在文本与课堂之间架起的一座桥,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可操作性。
三、文本解读要注意方法。首先是比较,通过不同作者同类、同题、同体裁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阶段、不同风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