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科学性、鼓励性、教育
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要切实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化程度,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提
高语言的严谨性。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师语言;语言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11155001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拥有俊美的语
言。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学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
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既然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
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着教育的成败,那么语文教师在使用
语言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四条有效途
径加强语言修养:
一、切实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
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
言、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
新方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服务。而对于那些
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
加以处理。教师是文明与知识的传播者,应带头正确使用规范化语
言。
首先,教师要说好普通话,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语文教师不仅要
f使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要教好学生使用普通话。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和地区性语言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文化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好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排除语言上的障碍,即使业务水平、知识水平再高,也难以解决教与学统一的矛盾,教书育人的目的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想教好书,首先必须讲好普通话。
其次,要提高用词的规范程度,讲课时不要用方言词。千差万别的方言,会使同一事物有若干种名称。人才的交流使教师来自四面八方,如果教学中使用了方言土话,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容易造成语言混乱。
语文教师是研究语言的工作者,学校课堂则是正确使用语言,并使民族语言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地。教师有责任在规范语言和推广普通话发面发挥作用,更要在语言的规范化方面做出表率。
二、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首先,要作到语言简明扼要、思维清晰,准确运用语言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的准确性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传授知识来不得半点儿误差和主观想象,只有准确运用语言,才能明白无误地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表达复杂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