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与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它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中的科学理论,并依据新阶段新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是对我们党在新时期和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全新的认识和概括,从而为“以人为本”思想注入了新思想和新内容。关键词:马克思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一、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以人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理论体系之中的命题,虽然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运用“以人为本”这一术语,但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却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中首次将这一思想用“以人为本”四个字形象而精准地概括出来,并赋予其明确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是相对于传统发展观的“以物为本”的“物”而言的,这里的“人”主要是指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本”在这里是根本之意,主要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肯定。从地位上来说,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支配和核心的地位;从作用上来说人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价值上来说,指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可以理解为尊重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把人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做到关心
f人、理解人、尊重人,不断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二、适用于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产生于一个半世纪以前,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以人为本”思想要想继续指导实践就必须以历史条件为转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资源、环境人口、生态平衡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地区必须面对的、共同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进一步巩固民主政治,均衡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共享改革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党内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党员队伍已扩大达七千多万人,其构成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