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者述焉。译文是: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传述)。
f这句话考查的重点是对“知”和“焉”的理解,如果不了解“知”字的通假现象,就丢失了一个得分点。又如:
(2004青海)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译文: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2004江苏)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青海卷中“裁”就是通假字,通“才”,理解为“只,仅仅”。江苏卷中的“少”通“稍”,理解为“稍微,稍稍”。如果对通假现象不了解,句子就很难翻译正确。四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2001年全国题考查了“反间、南面、鼓噪、扰乱”,2002年北京题考查了“穷困”,2003年北京题考查了“具有”等等,2004年则拓展到了主观翻译题中。(2004天津)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译文: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句中的“意气”一词,就不能按现代汉语中的“意气”来翻译,否则失当。五看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就考了这样一个句子:其李将军之谓也: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就考查了“其……之谓也”这个固定结构。(2004湖北)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译文: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句中“无以”就是一个固定结构。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何……为、何以……为、奚以……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得无……乎、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庸……乎、其……乎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
二、文言文翻译“六字经”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为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两条,分值为5分。2004年高考将再增一条,共三条,大概为8分。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