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浅析
作者:马巧云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3期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多出现了很多问题。【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儿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家庭和社会如果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备的条件,给予儿童应有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就会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留守儿童少年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有问题也不会与人寻求帮助,性格上容易出现的缺点更容易暴露出来,得不到纠正。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人,自己受歧视,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一、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以下问题1逆反心理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亲友、老师的批评表现出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故而跟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就会高度警惕甚至是充满敌意。少数孩子认为父母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家维持生计才外出打工,觉得父母没有能耐,不理解父母,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将自己留在家中外出务工。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容易违纪,迟到、逃学、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他们的认识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因无人关爱而心灵空虚,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