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答案】C【解析】如果大家在平时认真复习过罗马法的话,都能看出来C是违背其原则的。其理论根据是历史必修一第26页红色标题“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下一自然段的内容。其中提到由于按照习惯去解释法律是有坏处的,所以才有了罗马法。所以选C。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答案】B【解析】这道题提到了“阿克莱特”和“纺纱厂”,所以我们想到历史必修二第31页最上方的那个表格。9.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2
f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答案】D【解析】有的同学看到“拿破仑”这三个字就害怕了:哎呀,我没背选修的拿破仑!但是,与上面几道题相类似,这道题也并不需要完全回忆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拿破仑的内容:路易十六之后至少还有个拿破仑当了皇帝,所以不选A;法国大革命在拿破仑上台以后都没有完全结束,所以不选B;拿破仑上台是在1799年雾月政变,与1793年无关,所以不选C,所以选D。10.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答案】B【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历史年代定位题:看到1940,我们应该回忆以下内容:《中立法》是1939年11月由美国国会通过的,所以不选A;《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14日签署的,所以不选B;《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元旦签署的,所以不选D。只有《租借法》符合题目的要求(来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5页,。)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必修二最后一部分内容。其中的细节问题我们都比较熟悉:不选③和④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