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教学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预设:小丑在走钢丝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3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倒立的小丑。
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倒立在钢丝上不摔下来。(出示课题:《倒立的小丑》)
cc
f(实验方法:请两位同学拉直棉线,把小丑模型头部朝下,并把小丑模型头部开口的地方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