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解析第1题,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判断。第2题,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丙在该范围内;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丙为45°N;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第3题,在地球上,沿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飞行,其距离最短;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为晨昏圈的一部分,晨昏圈为过地心的大圆。第4题,对跖的两点赤道上的点除外,其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丙点的对趾点与南极点相距45°,故距离约为5000千米。答案1东南东北2东中北温带3是。甲、乙都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段,距离最短。445°S30°W;5000千米。17.探究题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第6页共7页
f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Ⅰ。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于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山谷处,沿着过C点等高线弯曲最厉害的点就可以画出小河;由于该小河上、下游段等高线密集,故坡度大、水流急;而中游段等高线稀疏,水流慢。第2题,根据等高线可知,C、D之间有山脊,会影响通视;而D、E之间是低谷,不影响通视。第3题,Ⅰ位于鞍部,该点是GH方向的最高点,是DE方向的最低点。第4题,A、B两地的高度相差500米,故两地的气温相差3℃。答案1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