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无疑也是一场悲剧。
2、女子悲剧。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现实有所疏离的大观园,它实际上是与“须眉浊物”相对立的众女儿的精神乐园与理想世界,但在绣春囊事件之后,大观园也迅速走向毁灭。生活于此的女儿们尽管出身地位各有差别,性格品德和思想意识也不一致,但她们都充溢着青春之美和生命之光。作品形象地展示了这些“异样女子”在各自不同的遭际中被摧残被扭曲被蹂躏被吞噬的八句妙语,以及殊途同归
f于“薄命司”的苦难历程,无论贵贱无论强弱,无论是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她们处于封建社会末世的男权社会里,都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都无可挽回的一起走向“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终极归宿。大观园的女儿们的悲剧是青春美、真挚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悲剧。这表明这个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已经到了被整体否定的程度。
3、社会悲剧。《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荣宁二府功名盖世,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却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况,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近”之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族悲剧。小说揭示了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人心离散;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将难以持久维持下去。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
f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能够透过表面的繁荣现象,看到封建末世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反映了他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
4、人生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与人道主义思想。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的鄙弃科举功名制度;他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即封“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因此,在正统者和卫道者眼里,他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