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f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