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与风貌、文物古迹、大遗址、河湖水系等,表达西安古都特色,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
加强老〔明〕城的整体保护。在老〔明〕城内,保护与恢复历史街区、人文遗存,形成“一环〔城墙〕、三片〔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单位、传统民居、近现代优秀建筑、古树名木”等组成的保护体系,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改善老城的城市功能,增强老城活力,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逐步改变西安老〔明〕城“有古城墙而无古城”的局面,构建具有古城特色的和谐西安。
〔十〕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西安建设成为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以南部秦岭山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渭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为主体,以山、林、塬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交通廊道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划定蓝线、绿线,保护田园、森林、
f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湿地等,恢复原有的河流水系,以多种形式的绿化来增加绿地面积并构成多物种的绿色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到达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至2020年,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到达7040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绿地6340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绿地到达12平方米。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大气中二氧化硫控制、二氧化氮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提出了明确规定,并从决策、法规、环保投入、执法水平、科学研究、宣传、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十一〕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特点。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308251平方千米,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55211平方千米,占规划基期年耕地保有量8053;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加强地表水源地和水系的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坚持能源节约和开发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工业、公共交通和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对雨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