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向活动,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要紧密结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充满激情,有活力,要突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处于发展中的主体,他们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运动兴趣和爱好需要教师去激发和培养,体育需求需要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围着学生“兴趣”转,一切都由着他们的“天性”和“本能”来,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七、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
新体育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而传统课要求的运动量、密度、强度检查是为了掌握学生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术水平。新课标课中的运动量和强度,没有不行,过大也不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来安排,这样学生的体质才能增强。我对这届初中的男生1000M跑,女
f生800M跑,与上届男、女生相对项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男生1000M跑平均下降356S,女生800M跑下降491S。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耐力、肺活量都普遍下降。因此,以后体育课,我将适当调整运动量、强度、密度。多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运动量自然达到。地器材、多媒体等在体育课中的运用新《课标》体育改革,灵活性大,约束力减小,这给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无论是公开课、研讨课还是日常课都要有一定的场地器材,而场地、器材是搞好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之一,农村中学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赶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利用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种趋势,但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所有的学校都能用。对于体育课来说,多媒体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后、课余时间去借鉴,去操作,去查找锻炼方法、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正确动作等。音乐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对组织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性情、放松整理有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