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填埋作业工艺
本设计中垃圾的压实密度为08tm3每层垃圾厚度为25~3。0m,每层垃圾压实后必须当日覆土20~30cm,每一层垃圾和覆土层共同构成一个单元,即填埋单元同等高度并相互衔接的填埋单元构成一个填埋层一般四层厚度组成一个大单元,上面覆土45~50cm。
填埋时先从北往至南推进,然后自东向西推进。北、中、南之间的连线之间呈
f完整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圆弧形,使覆盖面上排水畅通地流向两侧进入排水沟或边沟等,以减少雨水渗入垃圾体内,东西面上部的连线呈一定坡度外坡为1:4,顶坡为3%单元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后,可进行临时封场,在其上面覆盖45~50cm厚的粘土。并均匀压实,再加上15cm厚的营养土,种植浅根植物。最终封场覆土厚度大于1m即可
填埋场的作业方式实行分区分单元填埋,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扩散,填埋作业过程中,正在进行填埋作业的子填埋区是裸露的,日覆盖采用膜覆盖,其他的区域均为中间覆盖或临时封区。
首先进行作业的是整平后的一区填埋库区底部,在实际进行填埋作业的过程中,第一次到达到填埋作业高度为距离整平绝对标高2m后开始第二层填埋作业单元的设置。随着填埋作业高度的增加,可利用的填埋作业有效面积也在增加,这时为气体利用提供方便,已经经过临时封场的填埋单元可以通过导气石笼中间的垂直气井,将导气管和周围的移动式集气站连接起来就可以对气体进行收集了。填埋场的渗沥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它的渗出会污染地下水,因此,必须设置监测井对地下水进行监测。
监测井的布设:1座本底监测井,设在填埋区地下水流向的上游填埋区外20~50米处1座污染扩散监测井,设在填埋场的旁侧,地下水流向的下游1020米处;1座污染监测井,设在填埋区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填埋区外2030米内。
3、防渗设计
根据填埋场防渗设施(或材料铺设方向的不同,可将填埋场防渗分为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根据所用防渗材料的来源不同又可将水平防渗进一步分为自然防渗和人工防渗两种。
防渗层的建设方法多种多样采用何种工艺方法建设防渗层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不管使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最终达到的目的是渗透系数Kf小于规定标准,我国要求Kf小于109ms。4同时要考虑:
1、使用寿命。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封场后要求的防渗层的寿命,以及本身的可靠性。2、与填埋场的相容性。选用的材料不能被填埋物侵蚀,由于渗滤液的性质不稳定所以选择的材料要适应渗滤液的各种性质如抗酸、抗碱等3、场地条件及气候条件。4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