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幼儿文学》第一、二章作业
一、判断题
1、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2、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特点最鲜明的文学。()3、幼儿文学主要是供3至8岁的学龄前儿童阅读的文学。()4、童年文学是供6至14岁的儿童阅读的文学。()5、少年文学是供11、12岁至18岁的少年阅读的文学。()6、儿童文学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形式是儿歌和寓言。()7、童谣和儿歌的含义是一样的。()8、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9、幼儿的生活圈相对比较狭窄,幼儿文学不需要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10、幼儿文学有助于疏导幼儿的情绪。()11、教育是幼儿文学最为重要的品性。()12、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13、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8岁以后才开始萌芽。()14、幼儿时期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5、幼儿在欣赏作品时,往往出于感受的本能,首先注意到艺术表现内容能够和他们对客观生活的熟悉程度。()16、郑旭旦最早提出了儿歌是“天籁”的观点。()17、故事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18、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率真自然、音乐感强、简明易懂的作品。()19、儿歌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成为深受小朋友们喜欢的文学样式,缘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作用。()20、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21、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也是形成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22、从儿歌的来源看,可以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23、从儿歌的内容看,主要可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24、游戏歌是专指配合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儿歌。()25、比喻是使儿歌走向生动有趣、富有灵气神韵的有效途径。()26、儿歌不能简单地添加口号式的结尾,可以适当地拔高。()27、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f28、每首颠倒歌必然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内容。()29、谜语歌同一般的谜语一样,由谜面、谜底两个部分组成。()30、儿歌的题材由于受某些限制,影响了儿歌创作主题的多姿多彩。()
二、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幼儿童话《岩石上的小蝌蚪》的原稿,请对照定稿(见教材“幼儿童话选读”)阅读,仔细想象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定稿是如何体现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的。碧绿的田野上有一个光秃秃的小山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