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觉得老师偏心,从而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才有可能带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班主任要本着“耐心帮扶,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来对待学困生。
f一方面要真心关爱学困生。多正面教育,耐心帮助,既尊重他们,又严格要求他们。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同学面前赢得自尊、自信。
五、对待学生要严爱结合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我们自然要严格要求,督促其改正。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有好处的。但“严”不能过头,特别是不能为了使学生一切听从自己而使用高压强迫的手段,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班主任应该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学生只有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的,他们对老师才会有亲切感、认同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当然,爱学生不等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班主任应该做到严中有爱,严爱结合。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所以要严格管理,按照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良好班风的形成过程也是与不良行为、不良现象进行斗争的过程。对班级中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不利于班集体利益的行为和现象,如上课迟到、旷课、吸烟、喝酒、讲粗话骂人、偷窃及打架等,要及时发现,坚决予以制止并给予教育引导。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班主任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思想行
f为的指导者,同时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班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班主任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班主任要以自身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给学生树立榜样。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善于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激励学生,促进班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
总之,良好班风的建设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付出。班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复杂的工作,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长期的教育引导和班级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班主任的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辛苦的,但如果经过努力在班级中培养和建立起了良好的班风,那么班级工作就会变得得心应手,班主任更能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