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清初诗派
钱谦益、冯班
以常熟虞山命名
学古而不泥古、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
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梅村体
明末清初诗歌体裁吴伟业
号梅村
歌行、辞藻、把叙事诗风韵、戏剧;
推到新的诗史、叙事诗高峰体、圆圆曲
格调说
明清时期诗论
前后七子、沈主张以唐诗的格调表现思
德潜
想,为封建统治服务
性灵说
明清时期诗论
袁宏道、袁枚
反传统、理诗歌创作的真性情、创造学,唯心、性,审美风趣
深度不够
肌理说
清代
诗论
翁方纲
借肌理论儒家经籍和格调的调
诗
学问
和与修正
神韵说
清初
诗论
方士
讲究意境、境界淡远、语很少反映
神韵
言含蓄
现实
阳羡派
清代
词流派
陈维崧
宜兴人,古名阳羡
师法苏辛、豪反映疾苦、
放苍凉
含蓄不足
浙西派
清代
词流派
朱彝尊
浙西人
重格律、技巧,境界清空、词风清丽
常州派
清代
词流派
张惠言
常州人
重质实,兴风范围窄,意
骚传统
旨晦
桐城派
清代中期散文流派
方苞、刘大桐城派、姚鼐
程朱理学,服务政治,古文楷模,系统化理论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
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
的影响。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3、作家的忧患意识;
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进入近古文学。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
2
f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5、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
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古代长篇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