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降低难度与注重综合、发展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师生和谐、激发兴趣与严管学生、督查任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员跟踪、整体推进与分层施教、全面挖潜的关系。正确处理单科提高、学科争先与固强补弱、有效上线的关系。三、做好协调工作⑴做好学科的协调,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好时间。年级组深入到学生和备课组中去,及时了解各学科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
f时协调。强调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制止题海战术、死拚时间、耗学生体力的错误做法。教师追求的目标是:精力用在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上。
⑵教师关注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协调课堂要有学生的思考和消化空间,问题设置要富于启发性并给学生适当思考空间,给优秀学生留足思维余地。⑶班主任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做好心理协调工作。坚持细心观察,耐心开导,积极引导。做到说服疏导与激励指导结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结合,集体提醒与个别交心相结合,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复习心态。⑷关注教学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做好培优与转差工作的协调培优主要是重视对优等生的课外指导与方法点拨,分段布置任务,定期抽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做的重点工作是心态转差,习惯转差,多激发、多鼓励。除了班主任外,每个任课教师都有转化任务。四、四轮复习阶段安排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阶段,2007年8月初2008年2月5日。夯实基础,整理题型,落实考点,总结方法规律。依据《考试说明》和教材编写体系,分单元逐小节进行系统复习,强化基础,降低难度,把握重点,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加强检查落实,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每年高考试题的题型虽然变化莫测,但仍注重基础方面的知识。有的教师宁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涉足题海战术,却忽略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得不偿失。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2008年2月6日4月6日设置专题,构建网络,强化考点,培养综合能力。按照知识体系或思想方法划块进行系统复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迁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网络,结点成网,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把知识“内化”成能力。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2008年4月6日6月1日套题训练,巩固应用,总结方法,积累考试经验。落实月考制度。本阶段主要是进行综合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调整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