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性质的证,因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性质的证,因而采用相同治法2、阴阳互根:阴阳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以及阴阳双方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互用关系。3、阴阳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4、热极生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5、阴胜则寒:指阴邪亢盛而表现出的寒性病变。6、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7、阴中求阳:在治疗阳虚而补阳时,要适当的补阴,在补阴的当中求其补阳。8、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阳气,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9、五行相生:五行之间存在有序的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10、五行相克:是指五行相克关系。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11、相乘乘,是指以强凌弱。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被其所胜的一行过度克制或克制太过。12、虚则补其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意思是指母子关系的虚证,可用补其母的方法治疗。如肝肾阴虚,用滋肾水以养肝木等。13、实则泻其子:也是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意思是指母子关系的实证,可以用泻子的方法治疗。如心肝火旺,采用泻心法治疗。14、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肾阳虚而致脾阳不振之证。15、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的方法。根据“金能生水,水能润金”的道理,用此法治疗肺虚不能输布精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16、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木不疏土之证。17、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传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8、脾主统血:指脾气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19、肝主疏泄:输,疏通。泄,发泄升发。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20、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21、肾主水液:亦称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调节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又有水脏之称22、肾主纳气: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