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2《坐井观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
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题,让学生填空“观”。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相机理解“观”。谁能用观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小结: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所以我们生活中说的特意的看就叫“观看”;仔细地看叫“观察”;欣赏地看叫“观赏”……
3、教师介绍寓言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
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故事。
(2)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联系实物,丰富积累:描一描插图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井里有水,所以井沿的“沿”左边是“三点水”。水井的边就叫井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摸摸课桌的边,老师问你来答:桌子的边叫什么?桌子的边叫(桌沿)
看看门框的边,老师问你来答:门框的边叫什么?门框的边叫(门沿)
还有帽沿、床沿、河沿等等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分段串读课文。识记生字“答”“话”:观察并发现这两个字都有“口”。顺口溜识记:
“老师提问我来(
);张开嘴巴来说(
)。”
(2)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出示生字、辨析字形、分别组词、儿歌识记:渴了
要有水,喝水要用嘴。
(3)借助拼音识认“弄错”,注意“弄”的音是“
ò
g”,而不是“
è
g”
4读好句子,巩固生字。
①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③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
f三、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
1、读完课文,我们发现: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呢?
2、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分别是怎样的?再读课文,用“__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

”画出小鸟说的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