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们业已形成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的物理空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网络的每一个终端既是一个利用、采集、发布、传输信息的主体,又是整个网络世界中的一个细胞。作为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感宣泄的平台,互联网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一大重要的途径和手段。1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的虚拟性、传播的快捷性、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信息来源的隐蔽性、参与的自由性等特点,网络交流的形式也开始走向多样化,主要有Email、BBS、微信、QQ、博客、微博等,用来交友聊天、交流情感、共享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息和另类共存。这样就改变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支笔、一张嘴”的单一模式,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克服那种只讲大道理的“传声筒”似的教育方法,努力实现从单一的、传统的方法向多样的方法转变。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从单向灌输的说教型教育向双向交流互动的疏导型教育转变。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综合创新,在思想教育中开拓一条继承、借鉴和创新的成功之路,寓教于学、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来抓,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释学生之所惑,使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律动着时代气息、富有新意。2互联网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满足了大学生渴望真正实现平等交流的目的,他们可以在上面发表一些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当代大学生习惯于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一方面,他们特别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青年人对社会具有强烈责任心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独立地、片面地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关结论。他们认为自己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已经足够做出一切结论,并且认为自己比长辈做出的结论更加有根据。其实这些结论往往缺少历史纵向的考核,可是他们却通常觉得自己的证据比任何一代人都更加充分。青年学生思维意识积极、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潮、新事物。虽然这一特点是每一代青年学生的共性,然而在纷繁复杂、资讯爆炸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们的这一得天独厚的思想特点却给他们自己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实现在网络上润物无声的作用,还必须从点滴小事入手,处理好“监督”与“引导”、“教育”和“服务”等关系。净化网络语言,特别是在各个跟帖评议时要做到:一要及时,即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