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至于小管上的测压点,可以尽量靠近突然扩大面,若因结构具体情况,离开了一定距离,则应注意扣除这一段上小管的沿程阻力损失(即图12中△r)△r可由下式计出:△r△Rl1l(211)
但是,大管一侧,由于流速低,摩擦阻失小,因此这段距离(6D)中的
沿程阻力可以忽略。最后得实际测定式为:ξ12103×109d4RBRA△rVs21dD4
计算过程:
表6突然扩大阻力系数测定结果(附至少一组数据处理过程)

Vsm
ξ理
△RmmRBmmRAmm
ξ

s

1
4
575
5745023401704
f2
95
3
16
4
225
5
18
6
32
结论:
5515275
5015125
4665
5485047406604
523
0065070
04
4945007607104
505
006908704
4
0099
4505
09604
7
去除第一组的偏离值之后可以得到阻力系数的平均值为:078,与标准值相差38,原因可能是是:实验装置、如管道老化以人为及实验操作不正规!
c、突然缩小局部阻力系数测定:
BC
A
图13突然缩小的压强分布情况
我们从图13可以看出,突然缩小阻力系数测量与突然扩大情况
相仿,下游测压点同样不能紧靠突然缩小面。对于突然缩小,还连上游测点也不能紧靠,同样小管的沿程摩阻△r也要扣除。测定公式
如下:
f改换单位,并扣除小管沿程阻失,得测定式如下:
式中:△R由于小管管径与1,2测头部位的左小管相差不太,可粗略地取用该管同一流量下的数值;RB一大管水位示值,RA小管水位示值,d为右小管直径,其他单位与(212)式相同。
计算过程:
f▲表7突然缩小数据计算结果(附至少一组数据处理过程)


RBm
Rmm见

m
表5
RAmm
VsL
s
ξ
1
4
5745
5730234093
2
95
550
544
0474047
L’102
L250
3
16
526
5130065023
4
225
4995
47800760007
5
18
510
492
00694
0023
6
32
456
425
00997
0136
算出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比,误差相对较大,误差分析:主观:读数
不精确,操作失误;客观:实验仪器不精准,实验管道轻微漏水。
ξ理论值:034
d弯头阻力系数的测定:
本装置中5、6号测头之间相当于两个30o
f的弯头,查资料知45o的标准弯头ξ035,因此可以推算出30o弯头的ξ值应比035小。
5、6号测头位置有高低,但水位示值刚好抵消,公式推导如下:
R5、R6用毫米,Vs用升秒,d内径用mm为单位时,两个弯头
合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