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3)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5、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预防措施:(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砼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当钢筋笼被
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2)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6、导管进水原因分析:(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
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贯入。(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预防措施:(1)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空压机吸出,不得已
时需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重新灌注。(2)若是第二、三种情况,拔换原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
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大于2米。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7、孔底沉渣过多原因分析:(1)泥浆过稀,清孔不干净。(2)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3)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
f(4)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预防措施:(1)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
。(2)清孔要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3)钢筋笼要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4)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5)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40~50cm。
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2007年末,哈大客专某桥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初期,施工项目均为桩基钻孔及灌注。钻孔工
艺主要采取反循环旋挖钻,采取直升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某日下午,在现场钢护筒埋设、泥浆的制备、钻机就位等准备工作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对
钻机位置、水平度、垂直度及钢筋笼等检验合格后,对某桩进行开钻。该桩长218米,桩径12米,当钻进103米时,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