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评析之一
作者squirrelSpace20090929142222阅读2185评论5字号:大中小我在以前的博客文章里,提到过现有长征火箭的落后,这是个很尴尬但却是冷冰冰的现实。航天工业和其他的工业部门不同,即使在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从来没有形成依靠自身造血的良性循环,世界各国航天工业都靠政府的大规模投资维持。人穷志短,我国曾经有过国防投资大幅削减的历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自然难以希翼航天工业在技术上如何先进。不客气的说,我们的火箭技术和主要航天强国差了一代,当然,如果航天列强算上印度,那倒是有个做伴的。这其中,主要是发动机的落后,长征火箭的发动机,来自于东风5号的YF20及其变种,航天一院现在给了很多花哨的名字,DaFY51,DaFY62,DaFY201,其实都是一个的马甲及其组合,作为1960年代开发的发动机,在那个时代,对比欧洲和日本,都不算落后,不过现在看起来,就很差了。航天一院在长三乙httpwwwcaltcomzycpyzhj200703181313154a301aasp的官方页面中,提到了比冲,海平面比冲25562牛秒千克,真空比冲292257牛秒千克,对比欧空局火神2的真空比冲4223牛秒千克或是日本宇宙开发机构LE7A的真空比冲4312牛秒千克,实在性能天地之别。就以推力来说,740千牛约折合75吨的推力,对比即使是新一代发动机中推力偏弱的LE7A或是火神2,也分别是1120KN和1340KN,也差了很多。发动机比冲和推力落后,要想得到同样的运力,就要付出大得多的代价,运载火箭的性能也自然好不起来。
f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新一代的长征5号火箭立项时间是在2006年,和HIIB相比也没早什么。长征5火箭的技术核心,是航天6院开发的新一代发动机YF100和YF77。YF100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技术可以追溯到苏联的RD120,在1990年代引进了RD120的技术上,通过逆向工程摸清了高压补燃发动机的设计原理,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新的YF100大推力高压
f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地面推力119919千牛,真空推力133948千牛,真空比冲32862牛秒千克。对比国外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如俄罗斯的NK1533,RD120,RD170171180191来说,算是很中规中矩的指标,比冲适中,推力其实也算不上大,但是对于第一次涉猎高压补燃发动机开发的中国来说,其实很难得了,毕竟是第二个开发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国家;
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燃气发生器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则是独立开发的技术,由于我国材料机械基础工业落后和开发推力氢氧发动机固有的高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