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面带笑容地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Lifei
the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每对自己的英文懊悔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必不得已之事。
f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
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
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的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
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
一九二六,三,廿一日
选自《剪拂集大荒集》,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原因为何?4分
答:
2在林语堂笔下,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答:
3.作者在文中着重提到了刘和珍深夜笑谈和她的英文作文簿,这样写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4.林语堂倡导散文创作的“幽默”“闲适”“自我”,说“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有人认为本文也具有这一特点,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6分
答:
f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