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陶不上彩?首先,陶的概念,跟上不上釉,没有必然关系。宜兴紫砂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上釉,但,这属于紫砂自身材料工艺特征的问题,因为紫砂泥的颗粒细腻,而且有很好看的云母光泽,肌理非常滋润,加上紫砂的烧成温度比较低,不上釉反而更美,造就了紫砂今天的独特工艺。明清的紫砂器也有上釉的,但是效果远不如素胎美观,后人也就不去研究了。2、关于陶和瓷的区别从硅酸盐化学的角度,可以说,陶瓷没有绝对的界限,都是硅铝化合物。纯度越高,越具备瓷的特性,而所谓的陶,就是因为硅酸盐里含有各种杂质,如:铁,锰,钛,等等的金属化合物和硫化物等。降低了泥料的白度和温度,以及物理强度,密度,等,就被称作陶了。自然界有各种状态的陶瓷泥料,所含的杂质,以及化学构成不同,有多样的物理化学特性,也被分为各种名称,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杂质的含量多少不同,事实上无法绝对的划分谁是陶,谁是瓷!所谓的陶瓷的区别,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人文传承前提下的习惯称谓。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除了景德镇的瓷器和一些粗陶,事实上,多数情况下的产品,应该称作"炻器"!所谓炻器,就是我说的非陶亦非瓷的东西,由于它也很白,干脆就"冒充"瓷器。釉:釉,很有趣,其实它还是硅酸盐,本质上还跟瓷是一样的,跟玻璃也是亲戚,(但由于比玻璃复杂,不可以简单理解成玻璃,)只要釉和泥胎在收缩率上一致,无论陶或者瓷,都可以和釉结合烧成。(关于为什么本质一样以及陶瓷材料的收缩率,这里省略了吧,再扯就成论文了!)最后,我想强调一个貌似题外话的概念,关于陶,瓷,没必要用材料本身,去区别贵贱。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瓷,适合细腻抒情的表现,而陶,适合粗犷厚重和趣味,如同我们看中国画,你不能用工笔画和写意画的种类来判断其品格的高下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慢慢认识真实的陶瓷,领会由陶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情趣!
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容了中国人深沉婉约、融于自然,却又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情怀。从平民百姓到皇室贵族,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国人与陶瓷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
你也许也知道,英语中,大写“Chi
a”是中国,而小写“chi
a”则指的则是陶瓷。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也有着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