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诗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战乱频繁的的年代,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让我们再次带着感情诵读去感怀这位老人:齐读《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学们,你们的诵读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诠释。2、学生自由朗读,当堂成诵。六、拓展练习1、提问:鉴赏《登高》这首诗,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怎样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诗歌的赏析中明确: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入手,由景入情,分析这些意象,进而探究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鉴赏步骤:找准意象及特点运用想象展示画面感受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组织语言。通过……意象,描绘了……画面,营造了……氛围,表达了……情感。2、迁移训练运用本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课内完成练习。
f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试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与《登高》诗中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人通过“片云”、“孤月”意象,描绘了高远天空中一片浮云形单影只,漆黑暗夜中一轮孤月高挂的画面,营造了以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长期飘零在外而孤独落寞、知音难觅的情感。
诗人通过“落日”、“秋风”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落日图,营造了一种雄壮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精神。
七、布置作业1、默写全诗,完成同步导练的习题。2、预习《琵琶行》。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