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方向移动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KM
O4与乙二醇(HOCH2C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高锰酸钾可氧化乙二酸,结论不合理,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答案选C。3.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对应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或结论
fA.
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沉淀颜色由白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氢氧化亚铁有还原性,易被O2氧化
B.C.
常温下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用玻璃棒将浓硫酸涂抹在纸上,纸变黑将BaOH28H2O和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
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B【解析】分析:A首先生成的是氢氧化亚铁白色:Fe22OHFeOH2↓然后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4FeOH22H2OO24FeOH3;B常温下Fe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而非不反应。钝化的实质是浓硫酸在Fe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因此实质上是反应的;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因此会产生这种现;D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温度降低,可知反应吸热。以此分析。详解:A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首先生成的是氢氧化亚铁,白色:Fe22OHFeOH2↓然后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4FeOH22H2OO24FeOH3,说明氢氧化亚铁有还原性,易被O2氧化,故A选项正确;B常温下Fe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而非不反应。钝化的实质是浓硫酸在Fe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因此实质上是反应的。故B选项错误;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因此会产生这种现,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温度降低,可知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选项正确;所以本题答案选B。4.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大量A白烟推理或结论NH3遇到HCl时反应生成NH4Cl晶体碘在CC1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向碘水中加入CC14,振荡,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f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C感觉变热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D【解析】分析:A、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B、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C、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