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DNA模型
一、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说明DNA分子的结构层次;阐明DNA分子的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二、实验原理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2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补配对原则两两配对,并且以氢键连接。三、实验仪器材料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四、实验方法1由老师简单介绍模型盒内各个组件所代表的DNA中的结构2老师简单模拟各个组件连接的方式及引导学生理解连接的原理3组装的顺序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双螺旋结构4学生两人一个小组进行组装5对各组组装好的DNA模型进行简单的评比五、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从两个方面对各组组装好的模型进行评价1正确性:各个部分的连接是否正确无误,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2艺术性:模型是否美观大方,能体现出DNA模型之美。六、实验总结反思与修正1本实验用现成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来进行实验,相比于之前用纸片和绳子制作模型有很多优点,既有实用性:便于拆卸,便于保存,能够反复使用(每届学生每个班级都可以重复利用,不用再让学生准备大量的纸片),又能节省时间(上课时间有限,用纸片绳子等来构建模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构建出的模型更加形象、立体,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2学生在构建模型时,不能简单的按照说明书来进行,因为那样没有加入学生
f真正的思考和理解,而老师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双螺旋结构)来构建模型,其实是对我们书本知识的运用和深化理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