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珞珈山水土流失考察报告基本情况
地形珞珈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部(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东湖西南岸边,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珞珈山海拔1185米,为东湖南岸临湖最高峰,山顶可远眺东湖全景和武汉景色。珞珈山植物茂盛,林木森森,幽静中略带几分荒凉。珞珈山的山顶有十几个大坑,据说是抗日时中国军队挖的掩体,山上多奇石,故在山顶有大块地表得不到植被覆盖而裸露。气候珞珈山处在武汉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四季明显。夏季极长达135天,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湿度大,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加高湿,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降水在年度内分布不均匀,大暴雨多半发生在6~7月,少数年份发生在8月,6月份是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时期。而冬天也并不比北方城市温暖,由于空气十分潮湿,气温低,气候阴冷。
水土流失现状
就武汉市整体而言,武汉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281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3871万吨,流失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562吨。黄陂、江夏、新洲和蔡甸4个远城区是武汉市水土流失“大户”。武汉市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程度以轻度为主。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积为主。珞珈山由于其植被茂盛,土壤抗冲能力较强,其水土保持情况整体较为良好,只在局部区域有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水土流失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等。针对珞珈山而言,由于其所处的季风性气候,水力侵蚀占主导地位,通过溅蚀、面蚀、沟蚀冲刷土壤。主要分布于上山的人工道路附近和植被覆盖率较小的南麓。夏季暴雨强度大而集中,降雨过程中雨水携带泥沙形成地表径流,沿程冲刷。由于较高的植被覆盖和较为密实的土壤质地,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山体坡度较为平缓,因而少有滑坡崩塌,重力侵蚀作用亦十分微小。总结起来,珞珈山的水土流失成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类:气候因素武汉夏季高温而多暴雨的气候对珞珈山的水土流失情况造成了影响。雨量、雨强大,坡面汇流形成较强的面流侵蚀和沟蚀。地质地貌尽管在山顶有大块地表得不到植被覆盖而裸露,由于山脊由石英砂岩组成,抵抗剥蚀能力较强,制约了了风化寝室和水力侵蚀作用。山麓地形陡r